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設計》雜志|唐建:“新文科”理念下的環境設計實踐教學研究

0

唐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一級注冊建筑師,國家資深室內建筑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規劃學院高級訪問教授。教育部高等院校設計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建筑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副主任委員,中日健康住宅研究會中方會長,中國建筑師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理事,《景觀設計》雜志副主編,大連市委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與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環境高質量發展研究、設計文化形態研究等方面。

大連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也是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為主,理、工、經、管、文、法、哲、藝術等協調發展的多學科育人體系。設計類學科歸屬于建筑與藝術學院,涵蓋了兩個領域:建筑類與藝術類,學院下設4個系,建筑系、城鄉規劃系、藝術系和工業設計系,擁有4個學科:建筑學、城鄉規劃學、設計學和美術學。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學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設計學和美術學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基于學校整體的學科背景和學院的學科組成,學院的教學實踐某種程度上能夠代表我國理工類院校的設計學實踐教學方式。就此,結合“新文科”理念,從三個方面對設計類專業辦學進行總結。

簽訂校企合作辦學協議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一、“新文科”與設計學科建設

2018年8月,在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召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大會,標志著國家“四新”建設工程正式開啟。“新文科”的提出并與新工科等建設列為同等重要的層次,得到了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新文科”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對于“什么是‘新文科’”、“如何建設‘新文科’”等問題的理解,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處于認識和探索階段,學界對“新文科”也存在諸多討論。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提出“新文科”的概念和行動理念,“新文科是以全球新科技革命、新經濟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背景,突破傳統文科的思維模式,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為主要途徑,促進多學科交叉與深度融合,推動傳統文科的更新升級,從學科導向轉向以需求為導向,從專業分割轉向交叉融合,從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從中可以提取的關鍵詞:新背景、新途徑、新方法。新背景,包括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展,設計要促進經濟發展;新途徑,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同與共享;新方法,學科導向轉向需求導向,專業分割轉向交叉融合、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適應服務轉向支撐引領”更要求教育能夠在某些程度上進行服務型創新。

“新文科”和傳統文科相比具有鮮明的創新性,其核心理念契合了設計學科的核心問題——創新。進入新時代,社會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學科背景的要求更加多元,需要通過多學科融合探尋新的學科增長點,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而“新文科”即是通過創新研究視角、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前提、研究路徑等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創新,實現其核心價值——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這一核心價值在近期教育部多次召開的高等教育會議中被反復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都迫切要求提高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國際形勢和外部環境嚴峻復雜的今天,更要求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夠真正契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真正實現產學研協同創新,真正提供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智力支持。在這種形勢下,設計類專業應主動應對新挑戰。

“新文科”不是對長久以來的文科的否定,而是文科在新時代的新發展,“新文科”的 “新”應理解為“創新”,要建立在對既有文科進行反思和發展的基礎上,總結既有經驗的延伸與拓展、交叉與融合、發展與創新。因此,從新文科與設計學的發展來看,要求教育教學的結構邏輯應從閉環走向開環。一般情況下,傳統學科邊界相對清晰,內容相對獨立,形成單一的系統。傾向于一個閉環。如今,按照“新文科”的要求,要打破閉環的固化思維,形成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在方法上實現協同共享,內涵上實現交叉融合,進而產生開放交叉、兼容并蓄的新文科新屬性。這一過程不應是平地而起的,而是需要基于傳統創新發展,逐步探索和完善。 

設計類學科專業的實踐教學非常鮮明,直接對應的是應用型、專業型、實踐型,無論是藝術類院校還是其他類型院校基本奉行這一辦學原則。強調畢業生走向社會就應具備過硬的動手能力、扎實的專業技能、突出的創新能力、一定的運營與管理能力。如何達成這樣的培養要求呢?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實踐,通過實踐實現理論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構建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現階段,在一些理工類院校中,設計學專業的實踐實驗教學體系基本是依托所在高校的實驗室或時間平臺進行,往往出現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不平衡、不適應,培養目標達成度不足、實踐教學模式固化、實踐教學方法局限、學科間缺少交叉融合等問題,進而產生教育教學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后果。這就迫切需要一場變革。“新文科”的理念就是為設計學教學與實踐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法國教學工作坊


二、設計學實踐與新文科探索

目前,全國高校實踐教學模式基本按照校企合作、產學研政用一體化等方式開展,大連理工大學設計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探討了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專業合作三種方式,經過長期實踐取得了一些經驗。

第一,校企合作,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如何創新校企合作?一是機制問題,二是方法問題。首先,選擇優秀企業的高級設計師和技術人員作為企業導師,大連在這方面的人才資源和北京、上海等城市還有很大的差距,屬于國家層面的優秀設計師是稀缺的。因此我們首先提高企業對人才培養要求的認識,并對企業導師開展崗前培訓,提升執教能力和認識;同時,安排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對接,從而實現全過程監督,全方位形成“實習—指導—成果轉化—就業”的校企合作機制。其次,學院定期聘請國內外一線知名企業導師來校進行短周期講學和學術講座,包括蓋博、普瑞克斯、伊東豐雄等國際知名設計師,也包括馬巖松、董功、朱竟翔等國內杰出青年設計師,還包括趙春水、孫建華、崔巖等我院培養的優秀的建筑師。校企合作就是要注重設計實踐教學的內涵建設與高質量發展,以及系統化培養路徑的形成和合理機制的建立。

第二,校校合作。常規的校校合作包括兩種,國內跨校和國際跨校合作。學院的國內跨校合作從開始探索到現在成熟運行已經經歷十余年的實踐,建筑學先行,其他專業緊跟,而后各專業獨立開展,目前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多校融合的合作方式。例如,“建院環藝”杯四校聯合畢業設計經過四年的開展,已經在國內業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學生作品受到廣泛認可。國際跨校合作多采用工作坊的形式,與眾多知名的國際設計學高校建立師生互訪聯合教學機制,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緣、不同高校的學生匯聚在一起,頭腦風暴,思想碰撞。學院與巴黎美院、巴黎馬拉蓋學院、日本九州大學、千葉大學、米蘭理工等國外著名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師生每年進行互訪,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成果,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更增添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與美國勞倫斯大學合作的工作坊中,在美國的設計成果獲得了獎項;在與意大利米蘭理工的聯合教學中,我校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水平獲得了對方的高度認可,米蘭圣勞倫佐大教堂周邊地塊的環境設計項目獲得獎項。

第三,專業與專業合作。專業合作的做法來源于大連理工大學的理工科背景與學院的專業設置特色,學院現設有5個設計類專業:環境設計、建筑學、城鄉規劃、工業設計和視覺傳達設計,5個專業的合作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宗旨,旨在讓學生能夠具有更多的創意源頭、更廣泛的知識背景、更完備的跨專業知識技能。設計實踐中,各專業共同選題,以各專業為主,不同專業共同合作,相互促進,實現“新文科”背景下的設計學實踐教學的開環,也構成了學院跨理工和藝術兩類專業的辦學特色。與此同時,跨專業教育教學激發了教師的教學熱情,把教學上升到學術層次來討論。2020年建筑學、環境設計與城鄉規劃三個專業合作協同參與的城市可持續調研報告項目,在國際競賽獲得了最高獎。

“建院環藝”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與我院四校聯合畢業設計


三、成果與應用

推進成果應用是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學院通過各種支持方式助推實踐教學成效。2020年學院的建筑學、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專業,聯合本校土木工程專業,以及英國諾丁漢建筑學專業學生共同組建團隊,參與北京2022冬奧會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成功入選并獲得100萬元人民幣的項目啟動經費。這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既是跨專業合作也是跨校合作。項目需要在2022年在冬奧會現場搭建完成,100萬元人民幣是遠遠不夠的,組委會要用100萬元來撬動更大的資金,這就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和辦法,去尋找相關企業和各種資金的資助和支持,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一案例充分體現了跨專業協作和實踐應用的優勢與作用,產生了具有影響力的成果。

“新文科”要求打破學科壁壘,實現文科與其他學科的開放融合,“新文科”下的“新設計”要開環共融,實現設計學科的新思想、新內涵、新方法,通過設計實踐教學新路徑的探索,實現“新設計學”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切實提升設計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2022冬奧會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項目


*轉載自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藝術與科學融合創新》(ISBN 978-7302580874)